1、融資時,投資者會對公司進行估值。然后出多少錢,占多少股份。結果就是,原有股東所占的股份比例下降了,但公司的資產增加了。
2、以樓主說的為例:A公司成立,公司價值10W,共10W股,李某占有1W股,10%。
一段時間之后,拿到融資10W,那要看融資時候公司的作價。假設,融資的時候,公司是估值的50W。那么,投資方的10W,就占公司股票的20%。原來的股東所持有的股票,就被稀釋掉20%。
這時,李某所占公司股份的比例變為8%。至于股數,意義不大,看融資后確定的股本數,反正占8%就行了。
3、結果就是,公司變大了,資本增加了10W。李某的所占的股份比例變小了,從10%變成了8%。
發行股票,就是把自己的部分股份發行出去換成錢,就叫融資,自己的股份自然就少了,因為它們已經換成了錢。就像你有一箱蘋果,賣了半箱,那你就只剩半箱蘋果,還有那半箱蘋果賣的錢!
融資帶來的股權稀釋的過程是怎樣的?
通常,一個不斷做大的公司在上市前往往需要4-5輪的融資。典型的情況下,企業根據融資輪數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初期
股東自己出注冊資本金,創始人自身要拿出部分股權分享給股東以及建立期權池。通過股權為紐帶,穩固內部管理。
2、天使輪——10%-20%股權
改革發展,天使投資人“看人下菜碟“。在初創期融資,比起規模更看重企業創始團隊、股權結構、內部組織架構等。擁有科學合理的股權結構的團隊,內部崩壞導致企業失敗的幾率較低,這是投資人所看重的。這個時期的融資在50-200萬左右
3、A輪融資——20%-30%股權
企業的商業模式、團隊的作戰能力被市場所檢驗是可行且有效的,企業已經實現初步盈利,VC會投出A輪,通常在500萬-1000萬左右,支持企業進一步的擴張、發展。
4、B輪融資——10%-15%股權
發展了一段時間,公司的經營狀況步入正軌,規模也在不斷的壯大。更多的投資方也會隨之而來,B輪融資的數目通常在2000萬-4000萬之間。
5、C輪融資——5%-10%股權
企業抵達C輪有一個條件:年營收達到2000萬以上,PE或者其他的展露投資者才會進一步的投資。這時的融資主要的作用是助推企業上市。
6、IPO融資
發展壯大,投資人要套現離場,企業上市,面向公眾進行更大范圍與規模的融資。這個時候,創始人的股權會稀釋得很低,但這時即使1%的股權所涵蓋的財富也大得驚人。
設立股權期權池帶來股權稀釋
期權池
期權池是在融資前為未來引進高級人才而預留的一部分股份,如果不預留,會導致將來進來的高級人才如果要求股份,則會稀釋原來創業團隊的股份,這會造成一些問題。如果融資前估值是600萬,而風險投資(vc)400萬,那么創業團隊就有60%的股權,VC有40%。一般而言,現在的創業團隊把自己的20%預留給了未來的要引進的人才。
為了留住老員工和吸引新員工,公司會設立期權池,這也會稀釋原有股東的股份。每年,公司都要保證期權池占據一定的比例,來激勵員工們。員工們在加入公司初期,因為心里清楚,公司其實是前途未卜,所以往往要求拿到較高比例的期權補償。而每一次給新員工發期權,公司創始人和部分老股東的股份就會被稀釋。
老員工和舊股東的期權稀釋過程
每一次新一輪的外部融資進來后,隨之而來的期權池的調整和新的投資者的權益都會使老員工和原有的投資者手里的股份被同等的稀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員工手里期權的價值反而是增加的。例如:一個員工在公司種子輪融資后加入時拿到了1%的期權,但是公司在A輪融資后,他手里的期權只剩下0.6%。但公司的價值其實是在不斷增加的。
即便是公司創始人,經過了多輪融資和期權池調整后,最終手里剩下的股權比例也大為減少。例如一個創始人在公司成立之初有60%-70%的股份,上市后可能手里只有20%-30%的股份。
為了防止股權稀釋而導致控制權大大減少,創始人們可以采取特殊的股權設計,以起到類似Google,Facebook、京東的”雙層AB股股權結構”的效果,保證自己對公司的發展占據主導。京東的劉強東,只擁有16.2%的股權,卻能掌握80%的投票權。
即便是同一個職位,越往后加入公司,能拿到的期權越少。這是因為,除了因公司融資和增加期權池帶來的稀釋效應外,越往后加入公司的員工所需承擔的風險也在減少?!帮L險越大收益越大”,似乎是一個社會中普遍通行的法則。
公司通過設立期權池的方法給員工做股權激勵,雖然CEO自己手中的股份被稀釋掉一部分,但此舉留住了關鍵人才,且吸引了優秀的人才加入公司,長遠來看是值得的。如果吝惜股份,則較低的薪酬禮包吸引不了最好的員工,對公司的負面效應不小。
稀釋: 行權價/普通股平均市價 < 1,你帶入式子看看就能理解,一個小于1的數去乘以預估轉換的股數。這相當于為"擬行權轉換的普通股數量"增加一個系數而已,而這個系數小于1
個人投資者參與期權交易,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申請開戶時托管在指定交易的期權經營機構的證券市值與資金賬戶可用余額(不含通過融資融券交易融入的證券和資金),合計不低于人民幣50萬元;
(二)指定交易在證券公司6個月以上并具備融資融券業務參與資格或者金融qh交易經歷;或者在qh公司開戶6個月以上并具有金融qh交易經歷;
(三)具備期權基礎知識,通過上交所認可的相關測試;
(四)具有上交所認可的期權模擬交易經歷;
(五)具有相應的風險承受能力;
(六)無嚴重不良誠信記錄和法律、法規、規章及上交所業務規則禁止或者限制從事期權交易的情形;
(七)上交所規定的其他條件。
個股期權交易規則
投資者參與期權交易門檻限制,個人不低于50萬、機構不低于100萬規則中對于個人投資者需要達到至少兩點:(1)托管在券商的證券市值與資金賬戶可用余額(不含通過融資融券交易融入的證券和資金)合計不低于人民幣50萬元(2)有6個月以上交易經歷并具備融資融券業務參與資格或者金融qh交易經歷;或者在qh公司開戶6個月以上并具有金融qh交易經歷對于機構投資者需要達到至少兩點要求:(1)托管在券商的證券市值與資金賬戶可用余額(不含通過融資融券交易融入的證券和資金)合計不低于人民幣100萬元(2)凈資產不低于100萬個股期權標的需滿足那些條件?合約標的既可以為股票也可以為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但需滿足以下條件:(1)必須是融資融券標的證券;(2)股票上市時間不少于6個月;ETF成立時間不少于6個月(3)股票則需波動幅度不能太大:最近6個月的日均波動幅度不超過基準指數日均波動幅度的三倍(4)需要近6個月的日均持股賬戶數不低于4000戶(小盤股)期權合約到期日:到期月份的第四個星期三,若為節假日、休市日則順延至下一個交易日。期權合約交易時間:交易日9:15-9:25(開盤集合競價)、9:30-11:30、13:00-15:00(14:57-15:00為收盤集合競價時間)委托期權指令包括內容:(1)合約賬戶號碼;(2)合約交易代碼;(3)買賣類型(包括買入開倉、買入平倉、賣出開倉、賣出平倉、備兌開倉以及備兌平倉等)(4)委托數量(5)委托類型與價格(包括普通限價委托、市價剩余轉限價委托、市價剩余撤銷委托、全額即時限價委托、全額即時市價委托等)交易單位及數量限制申報數量為1張或者其整數倍,限價申報的單筆申報最大數量為10張,市價申報的單筆申報最大數量為5張。期權合約漲跌停幅度限制認購期權最大漲幅=max{合約標的前收盤價×0.5%,min
[(2×合約標的前收盤價-行權價格),合約標的前收盤價]×10%}認購期權最大跌幅=合約標的前收盤價×10%認沽期權最大漲幅=max{行權價格×0.5%,min
[(2×行權價格-合約標的前收盤價),合約標的前收盤價]×10%}認沽期權最大跌幅=合約標的前收盤價×10%成交規則:
不管集合還是連續競價都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規則撮合。連續競價時段:以平倉優先、時間優先原則撮合。何為平倉優先呢?就是以漲停價格進行的申報,買入平倉(含備兌平倉)申報優先于于開倉申報;以跌停價格進行的申報,賣出平倉申報優先于賣出開倉申報。期權非T+0交易,只有行權不行權:當日買入的期權合約,當日可以行權。當日行權申報指令,當日有效,當日可以撤銷。委托類型詳解:普通限價申報:指按限定的價格或低于限定的價格申報買入賣出期權合約。申報當日有效,未成交部分可以撤銷。市價剩余轉限價申報:按市場可執行的最優價格買賣期權合約,未成交部分按本方申報最新成交價格轉為普通限價申報;如該申報無成交的,按本方最優報價轉為限價申報;如無本方申報的,該申報撤銷。市價剩余撤銷申報:按市場可執行的最優價格買賣期權合約,未成交部分自動撤銷。全額即時限價申報:按限定的價格或者優于限定的價格買賣期權合約,所申報的數量如不能立即全部成交則自動全部撤銷。全額即時市價申報:按市場可執行的最優價格買賣期權合約,所申報的數量如不能立即全部成交則自動全部撤銷。